开门红 | 织好垃圾分类“智慧网”,书写城市治理现代化新篇章
发布时间:
2025-02-17

自2018年《武汉市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全达标三年行动实施方案》发布以来,垃圾分类已成为城市文明进阶的必答题。然而,硬件设施滞后、居民习惯难改、管理效能不足等痛点,如同横亘在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沟壑。
面对这道民生考题,集团主动扛起国企责任,积极参与启动垃圾分类前端设施建设,旗下江房咨询公司统筹协调,誓要打通城市精细化治理的"最后一公里"。
攻 坚
国企铁军锻造“硬支撑”

顶层设计的"绣花功夫"
项目启动之初,区城管局和集团携手组建由规划、工程、环境专家构成的"智囊团",历时3个月走遍12个街道,绘制出涵盖2137个二分类点位、432个四分类亭位的"民生地图"。创新引入"海绵城市""智慧物联"等理念,最终确定以"科技赋能+人文关怀"为核心的设计方案:
-
智慧垃圾房配备满溢报警、除臭系统、空气循环系统;
-
四分类亭搭载太阳能照明与语音指导功能;
-
二分类一体箱采用防腐蚀钢材与人体工学投口。

攻坚克难的"铁军速度"
面对295个小区错综复杂的施工环境,江房咨询公司项目团队创造出"三段式攻坚法":
-
精准破冰期(2023年8月):14个试点小区同步开工,72小时完成管线勘测;
-
集中突破期(2023年9-12月):汉兴街等4个街道日均投入200名工人,创下单日安装45套设备的纪录;
-
全面决胜期(2024年1-12月):组建8支"飞虎队"攻克背街小巷,定制微型吊装设备解决狭窄巷道运输难题。

品质管控的"毫米标准"
在万松街施工现场,工程师手持激光测距仪反复校准垃圾房安装位置:"误差必须控制在5毫米以内!"这种极致追求贯穿全程:
-
建立材料"三重检测"机制(出厂检、入场检、安装检);
-
实行"一设备一档案"溯源管理;
-
引入第三方飞行检查,累计出具128份质量评估报告。
蝶 变
民生工程绘就幸福生活

截止到2025年2月,此项目已全面竣工验收,累计完成二分类786处,四分类亭子150处,新建垃圾房设施130座,改建垃圾房24座,二分类一体化安装1289套,二分类亭棚321座。自此295个小区完成从“脏乱差”到“净畅美”的蜕变。
曾经的垃圾堆放点已焕然一新,变成了整洁美观的分类亭,以往污水横流、恶臭扑鼻的景象不复存在,社区居民的生活幸福感和满意度得到了显著提升。
下一页
下一页
LATEST NEWS
推荐新闻
2025-10-27
2025-10-26
2025-10-25
2025-10-24
2025-10-23